悦读汇 | 烟火依然如歌漫卷
发表时间:2024-04-02
书写城市烟火,照亮人间悲欢。“那是落叶的声音,是风儿握着看不见的利刃,切割岁月的声音。”迟子建的《烟火漫卷》向我们展示了哈尔滨的文化景致与风土人情,关于救赎,关于生命。夜色里的哈尔滨点点灯光映亮江面,墨蓝色的城市被亮橙色的烟火点亮,这是《烟火漫卷》的封面,抚上去,是少有的磨砂质感,一如清清浅浅铺展开的故事,温柔里含了沙砾,平淡又动情。
故事始于一个无人署名的早晨。一位名叫刘建国的爱心护送司机,载着患者翁子安,驶离医院,驶进一众平凡人的故事,在良夜与光明中穿行。不同于那温暖抒情的笔调,故事里出现的每个人,都背负着“原罪”。弄丢好友儿子而终身找寻的刘建国,负有深入骨髓的枷锁;气死丈夫带着儿子流离城市的黄娥,眼里干不透的水雾是与死亡的约定;失去儿子怀憾半生的夫妻;身怀癌症命不久矣的老人……所有人都身处漩涡之中,但所有人都在奋力的生活。是什么支持着他们在无边无际的良夜里咬牙,等待光明临幸大地?我想,是烟火。
何谓烟火?烟火是菜市场里吵吵闹闹,是琐碎不过的细节片段,是当你行走在人世间,真真切切把你拴牢、让你感到生活的鲜活与不可辜负的气息,烟火就是让你哭过长夜、最终仍旧走下去的力量啊。何谓漫卷?就是在周身弥漫的随风翻卷、缱绻不散。迟子建,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勾勒着那些平凡琐碎、柴米油盐,那些真真切切透着热闹与生命力的点滴细节,那些温柔美丽的城市景观,不就是在诠释烟火漫卷?不就是笔下人物生活下去的信念与力量么?就像黄娥早已下定决心殉夫,走进有他的“良夜”,然而依旧在数余年给人做饭、赶早市、去啤酒节、买卖旧货、照料孩子......与邻里相处等等,何曾不是在软化她,改变她,得以同自己的过往和解,最终回应了新的爱情。
黄娥看着圣母耶稣的彩绘玻璃说:“没有上帝,只有人间。”而人间,最可爱莫过于吱吱喳喳的生灵,与他们对生的热爱。这些生气,都尽数掩在烟火中。从蔬菜批发市场、松花江岸、老红桥、澡堂子、旧货市场、啤酒节,走到清真寺、圣索亚大教堂、极乐寺,晨光里响起的鸟鸣,夜市里香辣咸香的小吃,旧书摊人的打趣和逍遥,榆樱院的家长里短......迟子建费尽心思,在所有人走过的地方都埋下了伏笔,等到时机成熟四处漫卷,把人围住。
烟火里是爱,是理解,是笑,是泪,是与世间的难舍情愫,而拥着满怀烟火气味的人们,也就理所当然地收获了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希望。一时看去,竟是壮丽恢宏,光芒万丈。哈尔滨再大不过一座城,但千千万万的人都一样,倚着烟火的温度走下去。正如庚子年伊始,新冠疫情笼罩下的城市,就像是步入“良夜”。冷寂的街道,似将烟火人气尽数抹去。而黯夜里一盏又一盏高楼亮起灯火,“武汉加油”“中国必胜”的熟悉字眼像是流淌的火,是饱含爱与鼓励的烟火,燃起不灭的生之希望。有人在放烟花,有人在唱歌,他们说,要有生活着的样子。于是破晓又入眠,日暮与晨曦,凡尘中的人们,揣满身烟火,走出那个良夜。
在这本书中的每个人都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,在属于自己的人生与社会轨道上努力、奋斗、挣扎,构建着属于自己的人间烟火,最终,属于你的、我的、他的人间烟火汇聚在一起,终成漫卷的烟火,飘荡在中国大地上,描绘成属于中国民间的盛世图景。
我们必将历遍日暮与晨曦,愿你我熬过漫漫长夜,依然有拥抱晨曦的勇气与力量。
来源:资金运营部